送玉禅师
作者:戴叔伦 朝代:唐代诗人
- 送玉禅师原文:
- 因念个人痴小,乍窥门户。
筑城畏不坚,城坚心自毁。
红尘扰扰间,立马看南山。
入国自献宝,逢人多赠珠。
买断一川云,团结樵歌渔笛。
海风闻鹤远,潭日见鱼深。
人问公焉在。
苦吟吟不得,移入伯牙琴。
翡翠生儿翠作衿。
勤行皆是道,谪下尚为仙。
旋挈_,陈高俎。
他带减腰围,我玉削香肌。
鹊之彊彊,鹑之奔奔。
- 送玉禅师拼音解读:
- yīn niàn gè rén chī xiǎo ,zhà kuī mén hù 。
zhù chéng wèi bú jiān ,chéng jiān xīn zì huǐ 。
hóng chén rǎo rǎo jiān ,lì mǎ kàn nán shān 。
rù guó zì xiàn bǎo ,féng rén duō zèng zhū 。
mǎi duàn yī chuān yún ,tuán jié qiáo gē yú dí 。
hǎi fēng wén hè yuǎn ,tán rì jiàn yú shēn 。
rén wèn gōng yān zài 。
kǔ yín yín bú dé ,yí rù bó yá qín 。
fěi cuì shēng ér cuì zuò jīn 。
qín háng jiē shì dào ,zhé xià shàng wéi xiān 。
xuán qiè _,chén gāo zǔ 。
tā dài jiǎn yāo wéi ,wǒ yù xuē xiāng jī 。
què zhī jiāng jiāng ,chún zhī bēn bē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,“雪泥鸿爪”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,也颇有特色。纪昀曾评道:“前四句单行入律,唐人旧格;而意境恣逸,则东坡之本色。”所谓“唐人旧格”,大致上指崔颢《黄鹤楼》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……”作为七律,三、四两句本该对仗,此却一意直下,不作讲求。苏轼的“泥上”二句,也可算是对仗,但其文意承上直说,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,所以是“单行入律”。“意境恣逸”的意思,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,行文中有气势,而且内涵丰富,耐人寻味,不求工而自工。这正是苏轼的“本色”。
其实,就诗论诗,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。在广袤的荒野里,诗人听到鹤鸣之声,震动四野,高入云霄;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,一会儿又跃上滩头。再向前看,只见一座园林,长着高大的檀树,檀树之下,堆着一层枯枝败叶。园林近旁,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,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,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。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,写到心中所感所思,一条意脉贯串全篇,结构十分完整,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。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,有情有景,因而也充满了诗意,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。如此读诗,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,产生无穷兴趣。若刻意求深,强作解人,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。
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,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。后来他在《与元微之书》中说 :“此句他人尚不可闻,况仆心哉!至今每吟,犹恻恻耳。”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、形神俱肖、含蓄不尽、富有包孕的好诗,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。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,何况当事人白居易。
相关赏析
- 所以,老子依据古公亶父的事迹写成了第三章的“使民不争”。象古公亶父那样,他为了民众远离战争, 不争而退让到可以不要国家豳,不战而退从豳到了周原。他最终赢得了民众的心,他最终不争而成不战而胜!
吴姬、越艳、楚王妃三个词连用,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,美色纷呈的景象。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,从“争弄莲舟”来看,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。唐汝询说:“采莲之戏盛于三国,故并举之。”(《唐诗解》)因为要划船竟采,顾不得水湿衣衫。采莲姑娘那好胜、活泼、开朗的情态就通过“水湿衣”这个细节表现出来。
作者介绍
-
戴叔伦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